研学旅行是指学校根据地区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科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习旅行,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安排学生走出校园。 在与往常不同的生活中扩大视野并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并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在我国继承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014年4月1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国家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议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学习应以年级为单位,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应在老师或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 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 近年来,已经发布了许多重要文件,要求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历程和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以下是近年来我国发布的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及文件:

1)2016.11.30:《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2)2017.1.10:《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3)2017.8.2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4)2017.9.25:《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5)2017.11.20:《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

6)2016.11.30:《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7)2017.1.10:《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8)2017.8.2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9)2017.9.25:《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10)2017.11.20:《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